強烈的大氣河流可補充部分流失的北极冰层

強烈的大氣河流可補充部分流失的北极冰层

2022 年 3 月的一場暴風雪,帶來了超過 110 億噸的降雪,抵消了格陵蘭島當年 8% 的冰損失,並延緩了夏季的融雪量。

格陵蘭冰蓋是北半球最大的冰蓋,目前正在迅速融化。一項新研究發現,氣候變遷導致大氣河流更加密集,從而帶來強烈降雪——足以減緩格陵蘭島的冰質量損失。

大氣河流是水蒸氣輸送帶,將水分和熱量從溫暖的海洋輸送到較冷的高緯度地區。直到最近,人們還認為它們只會加劇北極冰層的融化。但在2022年3月,一條強烈的大氣河流向格陵蘭島輸送了160億噸雪。研究報告稱,這些雪足以抵消每年冰蓋 8% 的損失。大量新雪的降水也使冬季積雪中補充了新鮮的、反射性的雪,增加了雪的反照率,並將冰融化的時間推遲了近兩週。

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——艾倫·哈伯德 (Alun Hubbard) 是挪威特羅姆瑟北極大學的實地冰川學家,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研究降雨對格陵蘭島冰融化和動態的影響。

「遺憾的是,大氣河流無法拯救格陵蘭冰蓋,」哈伯德說。 “但我們在這項新研究中發現,與普遍觀點相反,在適當的條件下,大氣河流可能並非全是壞消息。”

這項研究發表在《地球物理研究快報》(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)上,這是一本開放取用的 AGU 期刊,出版影響深遠的短篇報告,對所有地球和太空科學都有直接影響。

追蹤史詩級暴風雪 自 1980 年以來,北極的暖化速度幾乎是全球平均的四倍,格陵蘭島的冰雪一直在融化。氣候變遷導致的氣溫升高意味著降雨增加、降雪減少、冰雪融化加劇,甚至影響更遠的內陸地區,而那裡歷來是冰蓋最寒冷的中心。如果整個格陵蘭冰蓋融化,海平面將上升超過 7 公尺(23 英尺)。

由於氣候變化,大氣河流預計會變得更大、更頻繁、更強烈,因此了解其對格陵蘭冰蓋的影響至關重要。

漢娜貝利 (Hannah Bailey) 是奧盧大學 (University of Oulu) 的地球化學家,也是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,2022 年 3 月,她正在斯瓦爾巴群島工作,當時強烈的大氣河流襲擊了她。斯瓦爾巴群島連日暴雨,將冬季積雪變成了泥潭,導致田間工作戛然而止。貝利想知道這場風暴對格陵蘭冰蓋有何影響。

一年後,貝利和哈伯德前往格陵蘭島東南部尋找這場風暴的蹤跡。那裡海拔約 2,000 公尺(6,562 英尺),氣候非常寒冷,積雪年復一年地積累,壓縮成密度更大的雪,稱為粒雪,最終壓實成冰川冰。在這一“粒雪區”,研究人員在雪中挖了一個深坑,收集了一根長 15 公尺的粒雪芯,其中記錄了近十年的積雪。貝利利用氧同位素和不同層的密度來計算核心的年齡曲線和積雪率。然後她將它們與同一時期的當地天氣和氣候數據進行了比較。

貝利說:“利用高海拔粒雪巖心採樣和同位素分析,我們能夠精確地確定這條大氣河流造成的異常降雪。” “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,可以將此類事件與格陵蘭冰蓋表面的質量平衡和動態直接聯繫起來。”

大氣河流:並非全是壞事 大氣河流曾經給斯瓦爾巴群島帶來降雨,但在 2,000 公里(1,245 英里)外的格陵蘭島東南部,它帶來了降雪——而且降雪量很大。 3月14日,冰蓋上降雪量達116億噸,隨後幾天又降雪45億噸。 10億噸雪大約相當於1立方公里的淡水,可以填滿美國國會大廈2200多次。在短短三天內,這條大氣河流帶來的降雪足以抵消2021-2022水文年度格陵蘭冰蓋8%的質量損失。

哈伯德說:“如此短的時間內冰蓋上積雪量之大令我驚訝。” “我原以為這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量,但它對格陵蘭島每年的冰量來說卻是一個驚人的貢獻。”

研究發現,儘管春季氣溫高於平均水平,但大氣河流透過增加大量新雪將夏季冰融化的開始時間推遲了約 11 天。但如果气候变暖持续,格陵兰岛的所有降水最终都会变成雨水,加剧冰损失。大气河流在塑造格陵兰岛以及更广阔的北极地区未来方,就像一柄双面刃。

看点编辑

Author: 看点编辑

看点新闻™主编 At Press News,只发布最热门、有深度的新闻及知识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